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為什麼要學好英文

之前曾在yahoo上看到一個問卷調查, 有關是否認同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我投了反對. 我反對將英語列為台灣的第二官方語言, 反對的理由很簡單, 台灣不像菲律賓或新加坡有較深遠的英語系的歷史淵源, 沒必要也不需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 這樣的提議有輕忽自己文化的感覺. 雖然我說我反對將英語列為台灣的第二官方語言, 這絶不表示我忽略英文的重要性. 想加強、拓展國際觀, 並不是指把和本身文化關聯性低的英文列為官方語文, 而是應該藉由建立一個友善的語言學習環境, 啟發學童或成人對英文的興趣, 對英文有興趣了, 自然會有學習動力, 現在的媒體發達, 有很多種管道可學習: 有錢者上一對一私教或繳學費上補習班, 想自學者可透過youtube學習.  另外, 絕對不是會英文的人就有國際觀; 有不會英文的人就是井底之蛙的想法也是可笑. 對部份人來說, 沒有必要學好英文的原因是用不到.....沒錯, 可能現在用不到, 不過, 書到用時方恨少真是鐵證, 到了那一天, 真的會覺得, 早知道我也好好學英文. 不過, 沒關係, 只要你對特別的事物有興趣, 不斷地想挖掘新知, 慢慢地, 你也會從學習中學一點英文, 再慢慢地, 你會發現自己英文愈來愈好.  我蠻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英文的重要, 或者說, 希望你們能善用英文給予的優勢. 即使你對英文並不熟悉, 屬於幼幼班, 也可以好好利用免費的youtube 英文教學. Youtube上什麼都有, 更不乏英文教學. 為什麼要學好英文 1.  加強專業, 或者將興趣提升為專業水準: 當你對某一件事感到非常有興趣時, 可能是攝影、花卉、建築、繪製等等, 懂英文可以幫助你挖出更深更廣闊的資源, 進而加強你對這個興趣的專業. 例如, youtube 和 google 是極方便的自學工具, youtube 和google上有很多人願意分享他們的經驗. 利用英文以重點字搜尋 youtube 和google, 如果懂英文的話, 你的參考資源更加豐富了. 雖然, 用中文查詢也可以, 也會有很多資料, 只是, 比較起來, 中文的資訊略顯不够 (中國禁youtube, 這也許也是減少了中文使用者的緣故). 即使中文可能為全世界前三名最多人說的語言, 中文畢竟並不普遍於許多國家, 特別是歐洲區. 有些國家可能曾是英美殖民地,

溼疹治療: Eczema Lotion 搭配 椰子油

2017/7/27 更新: 大概持續了一年, 現在我每天晚上洗完臉後都會用 Gold Bond Eczema Relief 抹臉部 (洗完澡擦乾身體前先在臉及全身抹一層薄薄的椰子油, 刷牙和吹頭髮後, 臉部用colloidal oatmeal乳霜- Eczema lotion) . 陸續用過幾款 colloidal oatmeal乳霜- Eczema lotion後, 定情於 Gold Bond Eczema Relief. 今年目前為止, 臉上沒有搔癢過~ 耶! 希望今年、明年、每年不再受此苦~ 2016/5/18 更新: 有關臉部: 不過, 一旦來到過敏的季節交替點, 臉上有部份皮膚又會開始乾燥搔癢, 會忍不住抓一下, 這樣子, 讓已照顧好的皮膚又漸漸有色素沉積. 一旦臉的皮膚開始有點'浮腫'的搔癢紅斑感,  還是得用hydrocortisone valerate來消減'浮腫', 單單使用Aeeno 的話可以減輕想去抓的衝動, 但還是需要含有一點類固醇的藥膏. 總之, 類固醇在必要的時候還是要用一下, 可以降低過敏的反應, 但是, 仍然繼續使用Aveeno和椰子油. 這樣子也許無法完全杜絕eczema, 但能減少我想去抓臉的次數. 愈常抓癢, 愈容易留下疤痕. 既然是對天氣過敏, 我又無法控制氣候, 試著減少我想抓的衝動就是一種保護動作吧. 不知道為什麼, 或是年紀大了?! 去年開始, 先是手臂會起搔癢的小疹子, 突出的小疹子像雞皮疙瘩的樣子, 常變成會癢的疹子, 忍不住去抓. 接著, 臉上也一塊一塊地有搔癢感, 先是額頭接近髮際之處一小塊, 然後, 臉頰接近髪際處, 再來, 右臉頰, 一小處接著一小處, 有時一起癢, 有時候只有一個地方特別癢, 去看皮膚科後, 告知為 eczema, 即濕疹或稱異位性皮膚炎. 本來有鼻子過敏的人可能更容易發生異位性皮膚炎, 我就是常年有鼻過敏, 在台灣時發作比較頻繁, 自覺和氣候變化有關, 總是在下雨前開始有症狀, 發作時是一直流鼻水, 像是壞掉的水龍頭. 來到夏威夷後, 可能和穩定的乾燥氣候有關, 鼻過敏一年大概發作5次以內. 但是, 變成皮膚會發癢, 仔細回想發作時間, 似乎是在季節交替時令. 雖然夏威夷季節變化不大, 但皮膚就是那麼敏感~~~~ 為了減輕 eczema

沒有小孩會遺憾嗎

今天朋友問到我最及還有努力在生小孩嗎, 我告訴她已努力過了, 3次人工, 1次試管, 試管為假性懷孕, 以前3次懷孕都是自然的, 反而藉助科技時, 沒有一次成功. 她回覆我, 有努力過就沒有遺憾了, 兩人能幸福到老最重要. 我本來想再回她, 遺憾會一直都在的, 只是, 因為曾積極嘗試過, 知道自己至少努力過了. 但是我沒有回她這些, 我只是送回一個笑臉. 謝謝她的關心. 已婚有一兒一女的朋友, 可能懂得這種遺憾嗎? 其實, 類似這種話, 我也聽了不少, 幾乎都是提醒著夫妻間的相處是永遠的, 如果沒有緣份, 沒有小孩, 和另一伴也可以過得快樂.  這些我懂, 我知道老公是重要的, 我不是沒聽過因為沒有小孩而離婚的故事, 擺在眼前, 老公和前妻就是一例.  聽到朋友們"努力過就沒有遺憾"之類的回答, 似乎是她們放棄了給我希望....也許可能性很低, 但我仍然希望聽到一些鼓勵的話, 能至少說, 如果知道我還是會很想要小孩, 希望那一天還是能來. 婚前, 我不算是那種佷想生小孩的人, 覺得小孩軟軟的,抱起來還蠻可怕的(老怕弄傷小孩的可怕),也不會特別想過一定要有小孩(當然...連結婚對象都沒有,哪來小孩子的幻象). 也覺得沒有小孩, 可以到處旅行, 不受拘束. 曾經有一任男友在分手後居然提出可提供我精子的想法, 如果我願意, 他說我會是很好的單親媽媽.  那時的直覺是真的是太可笑, 不予置評. 那時候的我不急於生小孩, 不懂他為何給一個莫名奇妙的建議. 更何況, 難道不懂我的個性? 我希望的是小孩子在正常愉快的環境下成長, 怎麼可能用這種方法生小孩呢. 我不想再一直試管下去... 回台灣做試管第二次成功的朋友好意告訴我台灣的技術和費用真的都比較好. 但我覺得到頭來仍是機率和緣份. 如果我註定會有一個小孩, 那我在哪裡都一樣. 朋友回台灣時, 二次試管療程快一年的時間, 我不想和老公因為這樣分隔兩地那麼久, 畢竟老公也不像她老公的行業能請上兩個月的假. 如果能順利懷孕最好, 如果不能呢? 如果懷孕, 後來又流產呢? ... 另外, 我也非常討厭人工或試管的藥物讓我有假懷孕的徵兆, 胸部變痛變大, 噁心頭痛...讓我搞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懷孕了...因為藥物反應讓我誤以為可能有了, 而 生活形態因為試管受限很多, 處處小心翼翼, 結果盡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