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current events」標籤的文章

台灣人要被政治理念謀殺了嗎

剛看到台灣經濟部長 張家祝的辭職聲明稿 , 覺得 好難過唷.... 有些政治人物的問政方式真的失焦外, 還加油添醋. 能不能真的就政策 實質 好壞 提出討論...大家能儘量理性溝通, 交換意見, 不要一直扯政治色彩嗎.... 宗教和政治向來是最敏感的話題.  對於宗教, 大家尚可接受不同於自己信仰的觀念. 為什麼在政治上, 不能互相尊重對方?  宗教的信仰幾乎和政治意識一樣, 一旦相信, 就不輕易變更, 也會想改變朋友接受自己覺得美好的信仰. 我有很多朋友都是虔誠的基督徒, 我自己並沒有特別信教, 常常被傳教, 我時常委婉地拒絶但表示"也許, 某一天吧", 也明白告知對方, 希望不會影响友誼. 我很少看到人們因不同宗教理念就炮轟對方的信仰. .....也許政治就是複雜, 但歸於原點, 就是自己相信走這一個方向才會到達理想國. 但是, 不見得別人相信的那一個方向就是絶對錯誤到不了.  有點像小時候玩的手繪迷宮, 埾持選擇走一條, 但紙捲起來著, 無法看到路的延伸發展或障礙物, 不到地圖頂端, 很難知道結果, 但鬧脾氣不走, 就停滯了.  另外, 一直不明白, 為什麼還常常用'朝野協商', 少數服從多數跑去哪裡了? 台灣人要被政治理念謀殺了嗎?

小小孩被父親遺留在車裡7小時熱死

本來就覺得這個 爸爸太誇張, 居然把小小孩忘記, 留小小孩在車裡7小時被熱死 . 警察還搜出他之前有在網路上找,要把動物留在車裡多久才會熱死. 但後來, 幾乎朋友、同事、老婆和鄰居, 沒有人懷疑他對孩子的愛, 都為他辯護, 認為就是單純的純綷地以為老婆已接走小孩, 不知道小孩還在他車上. 老婆也說不想怪他(這實在也有點奇怪) , 加上他有一只耳朵曾因事故損傷聽力, 辯稱沒聽到小孩在車上的動靜 . 他和老婆則表示他們真的超級怕哪一天小孩在車上被熱死, 才會在網路找資料, 沒想到愈擔心,真的發生了. 看上電視辯論的專家們討論, 在缺乏證據,找不到他的動機前, 我也快不情願地相信...難道真的是一項傷心的意外? 現在, 終於即將水落石出了! 由原先可能的意外致死變成謀殺孩子的父親. 雖然, 目前好像還沒有直接證據, 可是他把小孩放在車裡7小時的期間, 有接到小孩托嬰中心的電話, 他有回車子, 但他只是去放一些電燈泡, 居然仍沒發現車上有小孩. 警檢訪問他和他老婆時, 他倆不知有被偷聽, 老婆問他怎麼跟警察說, 還有類似示意他是不是有點講太多了. 動機部份, 從他在網路上找的資料發現, 他害死小孩以前, 搜尋'怎麼過沒有小孩的生活', '如何在監獄中存活'(大概設想自己會被判意外致死, 而非謀殺)....扯的是, 他在小孩生命漸漸逝去的同時, 正在和6名女生傳性訊息和照片, 不過, 這個行為和他小孩被熱死並沒有什麼關係, 只是說出這個父親精神上外遇. 但, 怪的是, 他老婆聽到時居然也沒有很驚嚇的感覺?... 小孩的保險金只有2萬7美元, 不算多. 他自己有4仟美元的負債和學貸,因為金額不大, 不太像詐領保險金. 這個案子持續還是有正反聲音, 有人說父母們真的會不小心忘了小孩在車上.... 但讀了偵探訪問後的情況,我個人還是覺得他是guilty!  應該讓他住一間戶外暴露在太陽光下的黒色不透風的小牢房!

不做被媒體操作的人

媒體就是以高收視收益的。愈多人討論,媒體愈高興(不論原本媒體發表的內容是好是壞)。 常見的現象是,一堆人批評某節目很爛,很沒內容,很低俗,但這些人不是看了才有此感嗎? 發表所謂該節目很爛,引起很多共鳴。我發現,原來很多有共鳴的人也剛看過該節目,所以,加入提罵的陣容。原來,大家都嘴上說爛節目,但私下卻繼續看那個爛節目。而且,就是有些人,本來沒注意到這個爛節目,因為大家一起罵,還特別轉台來看看究竟該節目爛成怎樣。 如果,真的在意節目品質,請在自己發現看的是爛節目時,馬上轉台去找值得讚賞的好節目,不要把爛節目看到完,然後再批評爛節目從頭爛到尾的理由。希望,看到爛節目的人若真的想警告大家不要看爛節目的話,除了在網路上罵,更應直接投訴到該節目或該台或新聞局,不要只在網路上罵。 爛節目如果沒有人氣抄做,自然會去思考為何收視差。如果收視差的原因是因為大家有節制地選有水準的好節目,電視台自然地也不得不朝有水準的節目方向籌劃。我是會挑節目看的人嗎? 你是嗎? 相對地,我們如何做一位不被媒體操作的人? 我們如何鼓勵有心公正的媒體報導? 我們可以反向操作媒體嗎? 當然可以,給予好節目更多的'讚',在各媒介上常正向地留言,以引起高討論,和朋友同事聊聊看的好節目,讓好節自曝光率更高,我們也可以反向操作媒體。 可惜的是,有時候有些人就是免不了愛看戲劇性誇張的時事評論,也無法拒絶言辭激動的刺激性。。。嘆。 ==== 由學運看新聞,覺得很傷心。所謂的新聞,很多僅以片面看到的就下定論拿出來報導。如果想搶時間性,至少在花點時間整理出真象前,以保留態度或中立的立場來報導吧。尤其對於服貿條文及影響層面,新聞媒體如果不能澄清和還原事實,至少,請不要傳播錯誤訊息!! 播報者也請留意用詞和語氣的聲調吧。PTT 也很可怕,不少人在FB上轉貼所謂的[爆卦],好像PTT 是地下的正義之聲。但是,在我眼中,PTT 彷彿成了謠言的擴散地和反服貿策略的討論所。不喜歡PTT 版主的發文和回應幾乎是一面倒,我會以yahoo 網頁入口的各新聞頁為訊息來源,重點是不僅看新聞,還有很多正反2面的發言,藉由正反方的發言和爭論,還真增長了取更多資訊。 另外,傷心的是,為什麼這麼多民眾不能獨立思考並驗證新聞內容? 政府或有宣傳失力,但民眾無力分辨對錯,毋怪乎政府怎麼樣都消毒不完。。。 ...

服貿好.不好? 公投?

其實,很難用一個字或2個字來回答服貿好或不好。倒不如問,以大局來說,簽或不簽,簽現在版本或等簽修改版本,快點簽或晚點簽或拖著簽,哪一種負面影響較低。 我 雖然 表態支持服貿,還是會繼續看反服貿的文章 ( 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一面倒,或只為贊成而贊成的人) 。偶而也有快被反服貿文章中的某幾點說服,回頭看 服貿條文、特定承諾表及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規定 及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問答集(Q&A)  , 一時 自己還理不出時(沒辦法,我又不是知識庫,不可能了解所有專業),發現有新文章針對我快被說服的部份做提點,重新調整我對服貿的看法。以下只是其中一些而已。 反服貿: 自己服貿自己審. 中立文(或偏向支持服貿):  表格對照:服貿協議與WTO入會承諾之比較 反服貿: 出版、印刷相關 中立文(或偏向支持服貿):  台灣的出版自由不會被服貿摧毀 、 出版與印刷 -- 捍衛言論自由 反服貿: 醫 療 中立文(或偏向支持服貿):  服貿協議開放項目對醫產業的影響 、 服貿不會讓台灣醫資源大掏空  (記得也看文章結束的的正反提問討論) 反服貿: 電信相關、4/9 交大林盈達教授在服貿說明會回應記錄 中立文(或偏向支持服貿):  電信服貿對國安的影響  ( (記得也看文章結束的的正反提問討論)、 服貿電信開放不會癱瘓台灣網路  、  通傳會重申服貿協議電信服務業開放已做好完整配套措施 、 服貿協議開放項目對電信產業影響 、 服貿開放電信不會影響國安 國安方面的問題,一直讓我想到'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如果,政府已提出比照外資或相對高於外資對大陸的保護措施,我們還是不斷地、一直做最壞的假想的大陸滲透方式時,我們需要的,已不只是政府單方面的保護政策而已,是 每一位 台灣人真的也要有愛台灣意識,才可以防止未遵從不正當規範的手段(買假人頭,開小門給大陸人方便,為財被大陸人收買)。政府需要觀察情勢,適時修正策略,但很難有最終最完美的保護政策吧。不要賣台的宣傳對象不是對政府而已,是全民,是每一個你和我。 反方提出的點也不是沒有道理,疑慮的確需要各單位時時注意,不能大意,相關措施必需要說到做到才行。。。資訊愈多,我也不免不承認服貿台灣部份的確應該列示更細節或加強限制部份。...

支持服貿

[ 3/28: 專家說話了,  彭淮南:服貿不過影響貨貿 衝擊就業  ] [story written by the blogger in English:  Students Occupy the Legisl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 從一開始FB朋友的動態上得知學運時,我即試著對"服貿"保持中立,也沒有批評平和的抗議活動,畢竟學運的確成功地點出值得討論的點( 但是,我還是非常反對並厭惡為提出正義訴求而強佔行政院的動作!!)  當時,我在朋友的FB上並未按讚,但我留言內容寫著如果大家因為反對而反對或為贊成而贊成,我覺得很可悲,希望有理的反對/贊成才會凝聚有力的支持,這些話馬上引來他朋友的強力反彈,朋友也非常好心地留言解釋給我有關現在的狀況。我本來想再留言回應我的想法,修改了3次後,最終刪除我的回應。我想表達的已表達,只是希望大家能聽正反2方的意見,我沒意思把時間放在回應那些情緒激動的人,再者,我是在朋友的FB版面,而不是我自己的,實在沒必要在那裡吵。 已有強烈意識的人即使聽到中立的聲音也容易歸成不同類者,更別說想分享不同的想法了。 我自己看完 服貿條文、特定承諾表及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規定 ,我 並沒有反對的衝動(服貿牽涉範圍太多,對我,真的有困難找出各點做聯結 )。 服貿內容不是無字天書或需要解碼的文字,也不是文言文,我還是可以看完它。但 我看完,也未能全面了解其對台灣的衝擊,因為我只是一般民眾。我也提不出太多的問題,可能我不是從商的老闆? 各產業對各自的部份通常很在意,會比一般民眾有更多的問題,所以,我繼續讀   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 對我總體經濟及產業之影響評估 及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問答集(Q&A)  及 公聽會書面報告 (公聽會有很多場,可上youtube查詢,但我沒有每場都看。剛看完公聽會影片時,會有種反方質詢的企業者聲音比較大,提出尖銳的問題但沒得到host有效回應的感覺,質詢者的問題字字點出問題所在。不過,想一想之後,又覺得反對的質詢者似乎沒有真的"針對服貿內容/條文"提出質詢,而是就現在的情況反應不滿,那些不滿當然也是實情-點出問題所在-但是否與服貿相關,是不是應該另開議題呢。所以,也有雞同鴨講的感覺)。 海峽兩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