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看病真是有其道不浪費醫療資源)
6月底某日, 我的膝蓋又出現問題. 當站直要彎膝坐下時和坐著準備站起時, 右膝前端明顯感覺要仰天大叫的劇痛, 不得不讓我回想起之前挨著痛幾個月復建的日子. 而且, 右膝因為腫脹看不來膝蓋骨輪廓. 但是, 正常行走卻不會感覺疼痛.
冰敷一天後, 仍不見改善, 隔日, 我和R 討論, 保險起見, 還是去看醫生. 因為怕是舊傷復發, 我想直接去看骨科.
打電話給家庭醫師 (家庭醫師 Dr. Tan 剛好是R的同學, Dr. Tan的老婆是診所護士), 護士很詳細地說在美國, 都要先看過家庭醫師再轉介專科醫師, 除非真的有急症. 她說這樣做一方面也是怕浪費專科醫療資源, 如果小傷在家庭診所看沒事了, 就不用動到專科了. 接著, 她又補充, 通常, 專科醫師會要求先收到家庭醫師的評估資料後, 病人才能再約掛號時間, 這是避免萬一收到一個沒有保險的病人而沒有辦法申請保險給付. 還說, 這樣專科才不會隨便收病人, 保險才不會被濫用. (不過, 後來, 求證於R, walk-in 專科也不是不可行....).
我跟護士提到我的膝蓋開過刀(前十字韌帶斷裂), 有裝置人工韌帶, 還有一顆螺絲在膝蓋裡, 很怕是不小心再傷到韌帶? 護士開始有感而發告誡我千萬要小心, 然後舉例她外婆的髖關節手術, 說本來手術順利, 但2週後她外婆發高燒住院, 失去意識時, 外公因醫療需要做了緊急決定, 外婆就截肢了. 外婆醒了之後, 對此不能接受並責怪外公. 從此, 外公外婆感情不睦如仇人. !!! 護士說, 我的確需要擔心. @.@.....這故事會不會太可怕了.
總之, 我是要看醫生啦. 因為後天是週日, 所以, 當天電話中預約明天下午看家庭醫師.
整日我還是冰敷膝蓋, 努力地想我做了什麼事. 後來, 想到我這一週唯一的新活動是輕量舉重. 我跟Ralph說完, 他即會意到我可能因為姿勢不正確或受力點的關係導致膝蓋承受過多的壓力. 我們希望就是這麼單純.
好消息是, 看醫生當日早上睡醒時, 膝蓋明顯消腫, 試著伸展, 比較不痛了耶!
Dr. Tan ordered X-ray (其實, 更精確的是加MRI, 但不確定我膝蓋裡的螺絲會怎麼樣, 就只order X-ray). 到了imaging center才發現, X-ray 只到週六中午. 只好回家~
休息了一個週末, 吃了2次消炎藥. 好像都OK了. 不覺得痛了, 暫時就不去做X-ray了. 好險!! 我當時還在跟R說, 該不會又要開刀吧?...
隔週週末, 可以繼續上健身房了.
膝蓋不好的我, 除了要控制體重外, 鍛鍊大腿肌力是很重要的. 不傷膝蓋的運動器材中, 我發現除了踩腳踏車, 划船機 (rowing machine)也是很好的選擇. 我的膝蓋, 我和你一起加油!!
後記.
- 回想第一次要開刀的體悟, 生重病的人會想要看很多不同醫師,想聽到不同答案的感覺. 即便我不是什麼重大傷害, 也看了好幾家大醫院.
- 復建時, 在醫院碰到'好心人'分享親友有和我同樣遭遇的例子, 接著, 就會開始說她親友是在哪裡哪裡看好的還不用開刀, 或者吃哪個什麼什麼藥免復建. 這些好心人根本是來賺黑心錢的! 第一次聽故事, 我還以為找到同樣經歷的人, 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好心人還留了親戚電話給我聯絡(我真的打過一次, 但聊的過程覺得怪怪). 之後, 不同的好心人增加我疑心.
- 美國真的是看病不容易, 也不浪費醫療資源. 幾乎每次去看家庭醫師, 都人滿. 因為都採預約制, 如果預約沒出現(no show), 下次要罰美金5元. 如果臨時約, 好像也要加錢. 專科通常不是隨便接客, 也是透過家庭醫師轉介. 所以,病人和家庭醫師通常關係良好, 家庭醫師因對病人&病史熟悉, 比較知道如何對症下藥和偵測新問題. 那麼, 選擇一個盡責有識的家庭醫師就很重要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