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 除非我親自發現對方的缺點, 不要馬上附和別人說的, 即使告訴我的人可能是我的好朋友. 如果在我自己沒證實之前就相信, 那我心中對那個人就先產生偏見. 帶著偏見之下看那個人的所有作為, 就會愈看愈討厭, 結果, 自己最後居然莫名奇妙地就非常討厭那個人, 反而看不到對方的優點. 曾聽過同事A抱怨一位新同事B, 在一次出國會議中, 新同事B未盡責招待他的團員, 也婉拒和大家一同熱絡感情的聚餐, B被評為不負責任、 冷漠. 聽著聽著, 對新同事不熟的我, 幾乎以為B將是難相處的人. 不過, 抱持著開放態度相處後,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而B也聊起新進公司出國會議時, 因生理痛的不舒服, 沒有辦法和大家互動. 當然, A後來也和B成為好同事. 如果, 我當下跟著碎念B的不是, 並隨著A擴大散播給更多同事, 很難想像, B 會不會需要花很多時間和心力來澄清自己. 我一向不是很喜歡團體中有分小團體或特別排斥某人. 我很幸運, 工作的環境通常很諧和, 很少有勾心鬥角的drama 情節. 不過, 單位裡還是有些小小的對立. 也許是雙方個人色彩太重, 這兩位完全不對盤. 認真說起來, 兩人在公司外的人緣都很好啊, 但大家都知道, 有C出現, 最好就別找D. C覺得D伩勢家裡有錢, 高調談富、愛聊名牌車、追求美女, 一天到晚說累要辭. 機緣合作案子中, C 覺得D給一屁股爛帳, 加深兩人積怨. D雖然家父有事業, 還是選擇出來替別人工作. 也許D在某些人眼中非常愛現, 我覺得尚可接受, 沒有太過離譜. 工作部份, 我和D僅小小地合作過, 尚未發現重大的偷懶或過錯. 不過, 當 E接下C & D的案子後, 發現不僅最早的D沒做好, C也未採取積極更正的動作, 所以, 最後是 E 扛下爛攤, 對此, E 抱怨著, 當初 C義正言辭地指責 D, 可是C 消極地讓案子爛. E對 C的工作態度跟著打折. 後來, C離職了, D 不久後也離職了. 不過, 帶著在公司累積學習到的經驗, 他們各有更好的發展. 話說回來, 如果我確認某人真的太離譜, 工作態度太輕忽, 愛混水摸魚, 我就很難和這樣的人當朋友, 永遠大概僅只於打招呼的階段吧.
Sentimental, loving, boldness, appreciation, contentment, learning